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此次共有69个野外站列入观测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我院杨玉盛教授负责的“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野外科学研究站”(以下简称三明站)入选。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野外站将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提升野外站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加强示范和服务功能,有力支持相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双一流”建设。
国家级野外站的获批,是我校国家级平台建设的重大突破!
相关链接:
科技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0/202012/t20201229_160425.html
三明站简介(网址:/sanming/):
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野外科学研究站以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沿武夷山脉按“一站多点”模式建设,包含三明陈大金丝湾森林公园、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辐射南平王台、顺昌、长汀、宁化等地,地理坐标约介于北纬25°30′~ 27°54′,东经116°16′~118°09′之间。本区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2℃~20℃,年平均日照时数1792~1871h,年均降雨量为1500mm到2000mm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3-9月;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和山地黄红壤;丘陵和山地面积占90%以上,素有“东南山国”之称,最高峰黄冈山海拔2158米。
与地球同纬度地带的沙漠或草原景观相比,本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IVA2b)。武夷山分布着世界上发育最为典型、保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享誉海内外;本区也是我国南方传统的商品林生产基地,存在大面积从原生性常绿阔叶天然林转变而来的各种人工林。由于山高坡陡、土薄、多暴雨,山地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脆弱性,加之人口众多导致剧烈的人类干扰,不但存在着被称为“红色沙漠”的红壤侵蚀劣地,还频繁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本区也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是最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之一。
三明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欧亚大陆东南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三明站以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天然林、次生林及典型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其结构、功能、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基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1)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及反馈;(2)极端气候和人类干扰对森林水循环的影响;(3)碳汇林经营理论、技术与示范推广。为我国亚热带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碳汇林科学经营等提供理论依据,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气候变化政策制订和气候变化外交谈判。
先后建成了全球变化实验平台(土壤增温、氮沉降、降水变化、森林转换)、森林水文观测与研究平台、碳汇林经营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