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籽同心,乡村振兴”实践队⑤ | 畲乡新风古韵,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者:詹红燕发布时间:2023-07-25浏览次数:96


福安作为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拥有着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和浓厚的畲族文化氛围。723日,“福籽家园”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福安市廉岭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探访当地畲族古村落、了解乌米饭制作、体验畲银制作工艺、交流民俗生活等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实地领略了畲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对畲族如何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进行了考察。

廉岭新村——新时代的富春山居

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廉岭村因其村落紧傍廉岭古道而得名,是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的廉岭新村是几个自然村搬迁新建的,一栋栋乡村独院小楼分布在廉岭古道的山坡边上,构成了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自从20222月开始,廉岭村抓住毗邻福安市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八角瓜、大鹅养殖作为本村的特色产业带动村内经济发展。钟伏谢书记欣喜地说到:“目前合作社已有20多户村民,村里八角丝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八角丝瓜产业渐渐有了规模,农户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廉岭古风——传承畲族非遗文化

在建设廉岭新村的同时,廉岭还保存着畲族传统古村村落。古村建筑黄墙黛瓦,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青松绿竹簇拥环绕的山坳中。但令实践队员更意外的是,古村中不仅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而且拥有一个内容丰富的畲族非遗文化体验馆。

走进馆内,实践队员立刻被一老艺人所以吸引——畲银非遗技艺传承人钟伏松老人正在向徒弟传授畲银制作技艺。“小锤敲过数千年,无字传承几度秋”。畲族银饰不仅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更是畲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民间鑫银的代表人物,打了60多年银器的钟伏松已经90岁高龄,但他精神置铄,用手中的小锤推动着繁子,在一锤一繁之间,栩栩如生的图案在银片上呼之欲出,引发同学啧啧称赞。体验馆还为队员提供了畲银制作技艺体验,在钟老及其徒弟的指导下,大家饶有兴趣地敲打木槌,感受畲族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此外,廉岭村畲族非遗体验馆保存有婚嫁花轿、手抄歌本等诸多畲族文物,钟伏谢书记说:“体验馆通过活化传承畲族乌米饭、银器制作等非遗文化,开展研学活动,让社会各界,特别是畲族后代体验畲族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畲族非遗文化,而且能够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