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丨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获批建设

发布者:钟小剑发布时间:2021-10-15浏览次数:1635

1011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批准建设名单。依托于我校建设的“三明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三明站”)正式入选,成为福建师范大学首个国家野外台站,将有力支撑福建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

三明站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建设,站址毗邻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三明站自2004年建站以来,于201812月入选福建省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名单,并于202012月入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

三明站所在区域属中国亚热带东部浙闽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是中国东南部唯一具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也是中国大陆年降雨量大于1600 mm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和我国杉木人工林中心产区。同时该区也是我国大陆受东亚季风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及台风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三明站的建立旨在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的重要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全球变化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重点揭示东南沿海山地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适应机理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回答全球变化尤其是变暖是否会削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大科学问题。强调高频、自动化监测技术、天--地联合观测技术等碳汇监测技术研发,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技术体系,建立、发展和完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定位监测体系。

三明站自2004年建站以来,先后建成自然观测场、全球气候变化控制试验平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研究平台。其中天然林和人工林大型野外增温实验是亚热带地区唯一的增温平台。站内有仪器研发中心及多个功能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拥有自主研发的土壤碳通量自动监测系统,林木地上和根系物候、土壤微生物物候和环境多因子实时监测系统和网络。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样地管理、仪器维护、数据分析的智能管理。近5年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杰青、优青、面上等项目70余项,到位经费7000多万元;获省级奖项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包括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New Phytologist等主流SCI期刊发表110余篇论文。积累了大量长期监测数据和土壤、植物样品及标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社会服务、对外开放与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三明站将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积极布局与碳中和有关的森林碳汇科研和监测项目,完善森林碳汇动态监测系统以及完善更合理的森林碳汇核算方法。努力使三明站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领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基地。

1 三明站位置及站址大楼


2 综合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示意图

3 杉木幼林土壤增温试验平台

4 常绿阔叶天然林和杉木成熟林土壤增温试验平台

5 中宇宙土壤增温试验平台

6 隔离降水试验平台


7 人工林碳汇高频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