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发“土”强实践队② | 探油茶园领振兴之效,入科教园悟水保之要

发布者:詹红燕发布时间:2023-07-14浏览次数:90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一棵油茶致富一方百姓的秘密,探寻宁化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之路,627日,我院“粪”发“土”强实践队前往三明市宁化厚德生态有限公司油茶园与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调研。

探访石壁油茶,领悟产业振兴

27日上午,实践队与宁化县石壁厚德生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杜秋生与杜健源开展座谈会,交流创业经验。

在杜总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与杜总一道前往油茶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杜总在油茶树前向实践队成员一一介绍油茶果的功效、收割节气、施肥防虫害等基本知识。

杜总就近年来厚德生态有限公司石壁油茶园的基本情况向实践队成员做了简要介绍。杜总介绍道,宁化厚德生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10年间持续种植油茶,现园区油茶面积有3000亩,并表示农业创业特点表现为“前期投入大,成效慢”,需要耐心等待,静候花开。

杜总在给我们介绍创业的经验时提到,企业的核心就是销售,销售就是企业的心脏,企业要创造产品,要努力把产品推广出去,扩大市场,拓宽销售对象不能堆积产品。从十年前光秃秃的火烧山到如今满山遍绿的山野;从“石壁村”到“石碧村”,以宁化石壁油茶园为典型代表的宁化水土保持久久为功,是福建省水土保持一大成就。实践队成员认真学习,领悟到杜总创业经验之妙处,体会到创业对产业、对乡村的振兴作用。实践队员们感悟到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努力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就是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最终宗旨。队员们表示,在日后求学道路上,将扎实专业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化粪为肥固水土,良田沃野护青山!

访科教展园,观水保成效

三明市宁化县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县,“下雨一刻水冲沙,三天无雨干巴巴”是当地环境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两次深入宁化调研,指出“要把水土保持摆上重要位置”。二十多年来,在宁化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宁化县的水土保持取得较大成效,并于2021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627日,实践队来到了我院的亚热带紫色土侵蚀退化区生态恢复野外观测研究站——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了解宁化县水土保持治理的历程与成效。

跟随科技示范园工作人员罗忠农艺师的脚步,队员们走进科教园室内展示馆,通过综合展示屏感受宁化县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前后自然环境的鲜明对比及其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从中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从宁化县的水土流失历史数据演变可以看到,当地水土流失率从1995年的19.15%降至2020年的9.21%,治理成效显著。这离不开一代代水土保持工作者的接续奋斗,队员们纷纷被这“人一我十,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所深深打动。展示馆还总结了宁化县水土流失“48字”治理机制以及五大治理模式,这对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紫色土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农艺师老罗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接着参观了实验区内的径流小区。径流小区是对坡地水土流失规律和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测验设施。在这里,队员们观测不同的试验小区,发现在模拟降雨的过程中,裸露的地表迅速汇成了富含泥沙的水流,而地表植物覆盖丰富的植被以及一些采取工程措施的土地,水土流失的情况较为改善,直观地感受到了降水对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观察正在进行盆栽实验的油茶,发现在不同土质和肥料的共同作用下,油茶的长势也不同,感受到微生物肥料对植被生长的显著促进作用。

 “粪”发“土”强社会实践队队员切实了解到宁化水保措施综合情况与国家对水土保持重视与相关政策,深刻体会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秉承科教园的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不断秉持着治理水土流失的初心,不断在学习实践中探索,以青春之力,助力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