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莅临我院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者:孙杰发布时间:2021-07-10浏览次数:620

202179日下午,中国科开元(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应邀在仓山校区艺术地区102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流空间”与“大数据”视角下的人类活动与新冠疫情研究思考》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院务委员李守中教授主持,朱宇研究员、韦素琼教授、谢红彬教授、林岚教授、王成超教授及相关领域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姣娥研究员首先梳理了疫情空间扩散模式与地理规律,指出新冠疫情在中国的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邻近扩散、迁移扩散、等级扩散和廊道扩散等地理模式;地理邻近性、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交通网络、疫情防控管理等因素对疫情的空间扩散具有显著影响。紧接着,她以中国为例,通过模型揭示了高铁、民航与长途客运汽车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在新冠疫情传播中的作用。最后,她还分享了团队关于疫情对交通运输与人口流动的影响及后疫情时代的出行韧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王姣娥研究员通过严谨的理论架构及丰富的实证案例,指出疫情传播更容易随着人口流动呈网络式的传播模式,而疫情对出行的影响也并非线性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并非是地方性或行业性,经济发展的“流网络”依赖会更高容易加速疫情传播。

讲座激发了现场师生的积极思考与互动,王姣娥研究员就现场师生提出的稳定性、韧性及研究期选择等问题,进一步作出解释与讨论。通过讲座及互动,现场师生深刻体会到,新冠疫情的发展与传播同我国的高速交通发展、城市之间的“流空间”交互关联网络强弱密切相关。讲座过程中分享的前沿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及其他国家有效防疫具有支撑价值,也对现场师生未来从事交通地理研究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讲座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延伸阅读:王姣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开元(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大数据与城市交通、高铁与民航竞争、知识产权与产业创新等研究,学术成果颇丰。

(供稿/地理科学开元(中国) 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