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十九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在福州召开。我校副校长吴剑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理测年技术分会主任、中国科开元(中国)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赵晖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博物馆丁忠明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熊樱菲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周立平教授、张家富教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李盛华教授、尹功明研究员,汕头大学赖忠平教授,中国地质科开元(中国)赵华研究员,我院党政班子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20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我院院长吴福忠教授主持,吴剑锋、赵晖、丁忠明分别致开幕辞。
吴剑锋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的办学成果。他表示,近年来,年代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发展,大幅度扩展了地理学与考古学研究的时空范围,也带来这两个学科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本次会议顺时应势召开,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研讨、融通睿智、创新赋能的平台,共同绘制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图谱!
赵晖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的举办是为了促进我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增强相关专业人员的相互交流,展示近年来我国在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领域的最新成果,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本次会议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的高端平台,大家在这次会议中畅所欲言,共同进步。
丁忠明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众多顶尖学者和后起之秀,期待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在测年机理研究、新方法开发、多技术联用等方向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也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与文保科技界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以科技之力量守护文明之根脉,携手共同书写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周力平教授、汕头大学赖忠平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波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隆浩研究员、云南大学韩非副研究员、我校地理科学开元(中国)、碳中和未来技术开元(中国)方克艳研究员分别作题为“孟加拉湾及周边沉积物石英释光灵敏度特征及其多解性”“年代是最好的指标”“石英单颗粒光释光的贝叶斯分析技术与应用:以云南龙潭旧石器遗址为例”“地学测年需求的释光方案”“ESR化石测年的上限与下限制约因素研究”“树木年代学与全球变化”,展示了当前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突破。
本次会议设2个分会场,并评选出了12个优秀研究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