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个人简介
姓名:黄逸敏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年级专业:原KY.COM2012级本科生/2016级研究生/2019级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三明开元(中国),讲师。
荣誉:曾获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成就: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三篇。
Part.02
感想感悟
一、学术启蒙: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成长蜕变
在福建师范大学度过的十一年,是我人生中至为珍贵的华彩篇章。从懵懂青涩的本科生,到潜心钻研的博士研究生,我的学术成长与人生蜕变始终与这片熟悉的校园息息相关。课堂上,老师们以渊博学识和严谨治学精神深深感染并激励着我,使我对知识心怀敬畏,对科研满怀热情。博士阶段,我聚焦于碳减排与深度脱碳策略研究,选题初期也曾经历过迷茫与焦虑。
科研磨砺:在否定与重构中寻找价值
在导师指导下,我逐步厘清研究边界,建立起系统性的学术视野。科研之路从不平坦,记得有一篇论文接连被十几家期刊拒稿,审稿意见直指逻辑混乱、创新不足。冷静后反复推敲修改,终于在经历十几次投稿后被录用。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科研的真正价值,往往是在一次次否定中积累与重构。身份的转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入职三明开元(中国)后,我开始尝试将“碳中和”理念与地方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旅游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方向。
三、实践与传承:从理论到田野的科研落地
从国家能源政策转向区域绿色发展,从模型构建走向实地调研,我逐步在转型中找到了科研落地的现实路径。在带领学生开展三明宁化县文旅资源调查过程中,我们不仅考察了生态保护措施,也深入讨论了旅游开发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学生们的思维活力也不断激发我对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再思考。这份从象牙塔走向田野、从理论回归实践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我也始终坚持阅读文献、撰写读书笔记,哪怕是碎片时间的积累,也能慢慢夯实研究根基。
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为仍在学术之路上探索的你们带去一些启发:科研不是比谁走得快,而是谁走得久、走得深;写论文的每一次“被否定”,其实都是未来成果的“隐秘积累”;方向没有标准答案,但热爱会带你走向答案。
Part.03
院友寄语